奧斯卡2025短評(3/3)
《喵的奇幻漂流》Flow (2024)
導演:Gints Zilbalodis
(內有劇情)
不在最佳影片入圍之列,今年最佳動畫片得主《喵的奇幻漂流》反倒是隨著奧斯卡典禮上映時開出票房紅盤,遠遠把前面兩部片都甩在後面,目前在台灣已經超過兩千萬以上的票房。這部來自拉脫維亞的獨立製作動畫能有這般成績有點讓我意外,奧斯卡的加持或是不少影評強調它如何擊敗好萊塢主流動畫等等話題,似乎都很難說明其大受歡迎的原因。或許只能說貓奴觀眾群本就相對龐大與主流,討喜的黑貓奇幻冒險搭上奧斯卡話題,加上影片品質帶來的口碑擴散,專業評價也大多非常正面。
和前兩部片相比,這是一部幾乎沒有故事的電影,全片跟隨一隻森林中的黑貓,在人類已然消失的荒野遺跡中,進行一場在末日洪水中逃難求生的冒險,一路結識來自各方的不同動物,宛如迷你版本的諾亞方舟。這奇幻的末日場景,與其說是缺乏故事,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沒有明確設定與世界觀的夢境,影片初開始,在林中漫步捕食的野貓最終回到了一處人類不在的木屋休息,這木屋的主人去了哪裏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空間提供了黑貓即將被迫逃離的一個「家」的想像,架構出一個反應人類目光的情境,讓這隻野貓其實更像是一隻家貓。雖然裏面所有的動物角色都不能說話,卻仍然擬人化地扮演著隱喻人性的角色,穿梭在各種人類的建築遺跡中。即使動物們都搭上了同一艘小船,牠們卻像人類一樣懂得輪流掌舵船隻操控航向。
這部片的故事概念顯得很清楚,就是不斷展示洪水淹沒一切的特效場面,動物被迫從一個關卡逃向另一個關卡,在這所謂的「大自然」中,水中的小魚做為這群陸上動物的糧食來源,不時出現的人類道具、裝置成為闖關的關鍵,遠方發出光芒的高塔成為冒險的方向的指引。大量沒有戲劇目的長鏡頭跟著角色來回在空間中移動,創造出一種類似身歷其中的臨場感,動物的臉孔、姿態和空間的轉換與預示做為主要的動情裝置。最終電影帶我們來到世界的最高點,來自天空的不明光源似是發動這整場洪水的神秘源頭,但電影並沒有解釋那是什麼。
這就像是源自電腦遊戲的設計邏輯,在遊戲中為了創造出玩家和遊戲互動的機制,所有的符號必需易於辨識、理解與運用,意義則在遊戲的體驗中被製造完成。我不確定將這樣的邏輯放到缺乏互動機制的電影是否適合,尤其傳統電影製造意義的方式主要是透過鏡頭的時間節奏與剪接完成的蒙太奇。本片空間和圖像的組織方式,就我而言感覺更接近於觀看一場遊戲直播,一種跨媒介的影像邏輯。我想到不久才看的《末日小隊請登入》,其中拍片者將遊戲影像直接重構成電影的邏輯形式,從而創造出一種奇異的「電影感」,相比之下《喵的奇幻漂流》對我來說更像是反向的去電影化,或者說這樣的風格其實是對傳統電影形式的擴展?雖然「電影是什麼」從來沒法真的說清楚。
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