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Hard (1988) (終極警探)
導演:John McTiernan
編劇:Jeb Stuart, Steven E. de Souza
攝影:Jan De Bont
剪接:John F. Link, Frank J. Urioste
演員:Bruce Willis, Alan Rickman, Bonnie Bedelia, Reginald VelJohnson
不知怎麼回事,感冒一直沒法完全好,待在房間想看不要花太多大腦又精彩好看的DVD,就想到剛買的Die Hard雙碟版,其實己經好幾年沒有完整看過這部片,雖然之前就看過四遍了。這次再重看,感覺卻像是才剛看過一樣,每一個角色,每一段劇情和場面都十分熟悉,並沒有特別新鮮的感覺。這還是一部很棒的好萊塢動作片,和<異形2>堪稱八零年代動作片的顛鋒作品,場面、動作設計、節奏看現在看來都沒有老舊的感覺。其實在電腦特效盛行的今天,似乎再沒有人拍出這樣的片子了。
不過這還是一部十多年前的片子,很多其實可以說嘴的毛病,像是不論主角還是恐怖份子都有那種非得等話講完才開槍的毛病,這問題還一直延續到結尾高潮,但怎麼說呢?支撐這個缺陷的原因似乎在於赫爾辛基症候群,片中說是綁匪和人質之間的情感依賴,我看片中要拿到恐怖份子和被追殺的警察來講才對吧!不管是怎麼殺都殺不死麥克連的卡爾,每次計謀都被麥克連搞亂的漢斯,一但等到麥克連在眼前,怎麼可能一槍把他斃命這麼簡單呢?所以卡爾明明可以轟掉麥克連,但卻非得跟他赤手空拳儘情地毆打他,漢斯也可以第一時間把他幹掉,可是卻還是忍不住要等麥克連把他的嘴皮子耍完。其實還有大大小小的機會都是類似的情況,但幸好導演沒有每次都耍弄太久,而這也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反而正反之間生死一刻的這種臨別秋波還別有魅力。
然後這部片也還是有許多老舊的陳腔濫調,像無能到近乎智障的LA警察局長,他竟然先預設"一群瘋子恐怖份子把套牢的股票經紀人丟下大樓,而且裏面應該沒有 30名人質,所以我們先衝進去再說"?所以會有一名站在主角這邊的黑人警察忙著和局長演對口相聲,然後告訴觀眾主角是一位多麼聰明勇敢的英雄,同時為了讓這個角色有點功勞,所以最後還要讓死人復活再讓這位黑人警察補上幾槍以完成他的心理復建。得了吧!更不用說嗜血的媒體和躲在停車場的耍寶黑人司機。
幸好主角和恐怖份子在電影中確實聰明,整個恐怖行動除了實際發生的可信度有點可議之外,實際行動內容和主角的反制動作大致上都還相當合理,同時仍具戲劇性,這點更是本片最突出的地方。雖然這部電影是以動作導向,但其中的角色設計卻也是這部片成功所不可或缺的。布魯斯威利在這部他的成名作之中的演出,大概是他最成功的一次吧!他所有行動的動機,都很平凡很有說服力,個性討喜,感性的部份也表現的很適度,已經十年沒看過他有這樣的表現了。其他的角色就不說了。
最後想講一下這部片背後所隱含意識型態的指涉,再加上一點這次小小的意外新發現。其實很明顯的最後的高潮戲有點越戰的指涉,當FBI探員駕著直昇機在大樓上呼嘯而過,他興奮的大喊"This is Like fucking Saigon!!",然後開始算計著攻擊恐怖份子可能造成的人質傷亡。就在導演把這位嗜戰份子給爆掉之時,麥克連從屋頂躍下,跳進某一樓層,結果裏面充滿了聖誕裝飾樹,接著隨之而來的大爆炸,火光四射,那場面根本就是在越南叢林裏嘛....最後這已經是一場戰爭了。而這場新時代戰爭背後的動機就是金錢,加上之前日本經濟侵入美國的隱喻,引得歐洲人想來分一杯羹。但無論誰打誰打的多慘烈,唯一的英雄還是美國牛仔,僅守著家庭價值和人道精神,在聖誕節前夕把所有的煩惱都清理乾淨。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深意,但一邊看片,一邊解讀其言外之意也是這部片的樂趣。我想導演在這些隱含的主題上是下了一點功夫的,是這部片成功原因的其中之一。第二集就沒那麼有趣了。
拉哩拉囃一堆感想 就寫到這兒好了
電影總是老的好
回覆刪除看這篇影評我又回到那個看布魯私威力從44樓跑到47樓再回到46樓的VHS時代
(VHS小帶時期是我的動畫初體驗木偶奇遇記)
這篇還一直滑鼠往下拉
另一篇反而令我心有所感
這部我也是看VHS的,真令人懷念。
回覆刪除你指的"這篇" "另一篇"是什麼意思呢?
記得是先看到這一篇 http://blogoncinema.dyndns.org/plog/post/1/384
回覆刪除對戲院觀影效果的碎碎念 這篇之外我在自己的部落格也引薦了這段
但循原文網址找了一陣子還真找不回(顯示錯誤)
當時我轉貼的原文是這樣 http://blogoncinema.dyndns.org/...kback.php?id=375
點開來卻是錯誤訊息 (真的傻眼)
內文我摘錄了一點 以下
老實說,我有點懷念以前那個看盧貝松會很感動,看肯洛區會睡著的我。想到以前我很愛的《終極警探》,這動作片之所以歡樂無比,可能是因為我會去注意布魯斯威利是怎樣地把恐怖分子一個接一個幹掉,他從44樓跑到47樓又跑到46樓,還有他怎樣地反應每一個危機之類的細節。當然還有布魯斯威利怎樣去表現出一個打不死的硬漢,同時嘴巴又很精準地吐出一個又一個的笑話。那時候我還沒去想什麼美國人對日本人和歐洲人的敵視,還有牛仔精神和越戰創傷之類的潛意識。
現在看電影好像沒有那時那麼快樂,時代老了,我也老了。
像是有一天發現我所謂的好片就是那些反映出"這世界是多麼令人難過"的片子,不知道是這時代讓所有好導演都去拍悲觀的電影,還是我再也沒法真的去喜歡那些歡樂的作品?
很抱歉後來轉存的引言網址是錯誤的
希望你不會介意 我只是推薦了一下
我自己的部落格有設定權限 除了友人之外都不能看
希望不會讓你帶來困擾
回頭找一下卻發現亂七八糟的路人留
你說的是這篇吧?
回覆刪除http://blogoncinema.dyndns.org/plog/post/1/375
轉貼要附上網址還是請用原始網址,那個引用連結是用來trackback用的
而且似乎壞好久,懶得修了(因為是自己架站,而且我也搞不太懂trackback是怎麼用的)
另外想找什麼文章可以使用左上角的搜尋。
很抱歉造成你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