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影評

逃家的女孩


Runaway (2001)(逃家的女孩)
導演:Kim Longinotto, Ziba Mir-Hosseini

2002女性影展系列 

 
才剛從馬來西亞這個回教國家玩回來,雖然馬來西亞和伊朗是很不同的,但也足夠讓我感受到些許的回教文化,感覺就是很封閉、保守、規矩很多、男女極不平等,但這是一種文化和生活方式,如果要正視它,要以什麼樣的態度和角度呢?其實沒有什麼答案的,光是這部片的映後座談兩位來賓(一中一西)透過翻譯差不多就快要翻臉了即可想見。

那對我來說,觀看這部片滿像是一種注視回教文化生活的過程,當然這只是電影中所呈現的一小部份。片中紀錄了德黑蘭的一所家扶中心接納許多逃家的女孩們,而家扶中心的的工作人員看到的也全都是女人,她們的工作是要照顧這些女孩們,給她們暫時的居所,了解女孩們逃家的原因,告知她們在外流浪的危險,和她們的家人聯絡,評估女孩們是否應該回家,和女孩們的家人面談....等等。而在這些煩鎖的過程中,影片也描述了不同女孩的個性和態度,她們面對家庭帶給她們的壓力和暴力如何面對,女孩們之間的情誼。老實說,影片前半段確實不斷重覆地交待同樣的事情,女孩一個接一個,每個人的情節都大同小異,令觀眾感覺沈悶。影片後半段則是交待這些女孩的家人前來,每個家庭的問題,和女孩們的出路,同樣也是不斷重覆,但張力較強一些。

在重覆中,我總是看到一樣的事情,父兄對家庭中的女孩的暴力管教控制,母親的無言或不存在,女性必需在家庭的保護下成長。每一個女孩每一個家庭或許情況不同,或許結局不同,但集體隱約呈現出的是回教文化下女性受到的壓迫。我說是"隱約",是因為這部片必需要通過伊朗的電檢才能發行,因此電影的表面上被處理成探討子女和家庭的關係,很多更深的批判也沒明白說出來。也因此導演採取了旁觀的角度,不明說任何道理,直接把一連串煩索的女孩逃家 -回家過程放在鏡頭下。這也讓這部電影變得開放許多,觀眾只是在"觀察"並採取自己的解釋,女性議題也好,家庭議題也好,最後看到的其實是人性的不同面向。於是不是每個女孩逃家都有很好的理由,她們的家人也許愛她們也許不愛,也許是方式的問題,他們會改過也許不會,甚至家扶中心的工作人員我們都不見得能夠完全認同她們的作法,女孩一個個離開家扶中心,誰也不知道她們的未來會怎樣。

在最後一段中心人員和某位女孩的家人,他們不停的爭執吵鬧,根本已經到了鬧劇的程度,女孩的父兄拚命地說他們有多愛她希望她回家,另一方面家扶中心人員完全不相信他們的說詞,在毫無結論不知道該相信誰的當下,女孩的反應竟然是" 我從來不知道他們有這麼愛我,我好高興啊" ,然後快快樂樂的回家。我只能哈哈大笑,也許在親子和女性議題之外,這部片傳達出了人性某些最真實的情感與反應,身為一個逃家的女孩,她的感受和反應為何。而不是我們這些事不關己的觀眾們所想的:要如何同情和批判片中的這些人。

我不解的是,這是一部紀錄片,導演如何能大刺刺地把攝影機擺在他們的面前,要他們去處理他們家庭之中的問題,難道他們完全對鏡頭沒有意識嗎?還是這些片段是某種半真實的偽造呢?裏面有些片段我認為一般來說當事人是絕不可能會同意的。

附帶一題,片後座談,兩位來賓吵的是回教文化的男女不平等,到底是宗教信仰本身的因素?還是因為父權意識去對宗教進行不當的詮釋?這好像又是一個雞生蛋的問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