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影評

美國女兒越南媽媽


Daughter from Danang(2002) (美國女兒越南媽媽)
編導:Gail Dolgin, Vicente Franco

2002女性影展系列

越戰結束前夕,大批越南孤兒被送往美國,海蒂因為其混血兒的身份,母親為了保護她也把她送上了飛機,自此她成了美國人。22年後海蒂回到越南,和她的母親及兄姐團圓,但文化差異和時空差距造成的衝突,把原本是歡樂的返鄉之旅變成了心碎的回憶。

這是一部紀錄片,如果這是一部劇情片的話,這篇文章大概會寫得很容易,可是事實不是如此。首先我覺得這部片在手法上實在是很像Discovery 頻道裏的那些紀錄片,尤其是電影一大段是用一堆新聞影片、相片和訪談所湊出來的,那打光、角度、鏡頭都相當制式化;其他部份攝影機跟著海蒂回到越南硯港拍攝她和她家人團聚的過程,偶而穿插訪談,這其實和美國競賽影集<我要活下去>的手法如出一輒,或許全世界大部份的紀錄片都是長這樣的,我不知道。但這確實讓我覺得我是在看電視而不是電影,導演用熟練的手法把資訊包裝成立即可消化的格式,就像每天在電視上看到的新聞影片一樣。我不是很喜歡,但反過來說也許導演關注的是議題的傳達而不是手法,那這種風格的紀錄片確實是有其效率的。

這段返鄉之旅,導演其實照顧到了許多的面向,按時空順序來說,影片交待了當年越南和美國的政治氛圍,海蒂母親的處境,她和美國人生下海蒂之後又遺棄她的心路歷程,日後她對女兒的思念。海蒂這邊則是她到美國後的生活,她和養母不愉快的關係,她對母愛的需要。之後回到越南,海蒂母親的丈夫和她的兄姐對她的想法和態度也都有很適度的呈現,這讓時代產生的倫理悲劇不會淪為大灑狗血的催淚秀,尤其導演用一種寬容溫柔的角度來看待片中各個人,幾乎完全不帶批判了,遺棄兒女的母親,為戰爭拋家棄子的丈夫都是處在不同時代和文化影響之中。沒有對錯,即使是美國認養越南孤兒的政策,導演也沒有任何認同或批判的立場。這只是一場歷史造成的親子分離,及其之後感人的重聚;是一個溫暖且感性的紀錄片。

但即使沒有批判,只有母女間的愛與思念,但衝突和矛盾還是發生了,美國和越南貧富之間的差距(導演似乎刻意去避免呈現太多越南貧窮一面的畫面),母親強烈的愛造成的壓力(她不斷地親吻海蒂,海蒂受不了地抹去臉上的口水),以及最後海蒂的兄長和親戚們集體請求她以後從美國定期寄錢回來養家,這似乎讓海蒂極度震驚且憤怒,最後在充滿淚水的難堪場面中海蒂離開了硯港,她美好的親人團聚變成了碎心之旅。這其中讓我很不解的是,似乎海蒂在前往越南之前完完全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她不知道可能將面對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難道越南只是美國的另一個州,她只要快快樂樂的去和母親團圓就行了嗎?尤其是同為東方人的社會,子女對其家族的責任,在我看來是完全可以理解及接受的,可是對海蒂卻是不可理解的一件事。於是讓我驚訝的不是海蒂她越南家人們的行為,而是海蒂的驚訝與憤怒。(當然我不是認為海蒂應該出錢去養一大家子。) 這應該和西方導演所想呈現的觀點是相反的,可是導演並沒有把海蒂的母親和兄長拍成貪得無饜的人," 我會去學英文,然後寫信給海普,讓她知道他的哥哥是個怎麼樣的人" ,這句話確實很感人。他說道他身為越南人他不認為他說了什麼無理的事情,為何海蒂會受不了而離去?這我完全可以理解他的心情,而這是一部美國人拍的紀錄片,似乎不用去多加去替海蒂的心情下註解,於是我看到的是美國人無可救藥的天真。可是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又是如何呢?我禁不住地懷疑。

歷史悲劇之下母子重聚的故事,但在導演感性且富戲劇性的角度所呈現出來的,卻是人在時代洪流之中的無奈,和用愛難以克服的文化鴻溝,這部片訴說著世界的寬廣和真實的殘酷,也許可以告訴美國觀眾,愛與正義是不一定會有美滿的結局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