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看完接著新竹場又開始了,元氣尚未恢復加上卡到上課,結果只看了四部。
雖然之後還有一些片有院線放映的機會,但今年的小記就寫到此為止。
12/08 時間之輪
荷索是大師,所以我乖乖來報到,雖然我對他的作品極不熟悉。這部片是關於達賴喇嘛主持"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的紀錄片,紀錄信徒跋涉而來的艱辛,十天會期熱鬧的盛況,以及各種法會的細節。其實拍得滿像Discovery的節目,只是給了更多的時間去凝視和感受,以西方人的角度意圖去體會其中對宗教難以理解的熱情和些許佛教中呈現出關於宇宙萬物的智慧,當然電影並沒有試著去詮釋些什麼,純粹只是觀察,但我想文化的窺探還是顯現在鏡頭的關注上。我對宗教的題材完全沒有什麼想法,所以什麼特別的感想好說的。
12/09 五個人的幽閉恐懼症
貝拉塔爾的舊作,改變風格的第一部作品。五個人住在一間陰泠幽暗的房子裏,幾乎每場戲都是兩個角色的對手戲,鮮少有三人以上的群戲。以大量的對話和強烈的色彩光影來描述這五人之間虛偽矯情和互相猜忌與傷害,充滿劇場風格和細緻的鏡頭移動與設計。看得很累,也說不上看懂這部片想講些什麼,但其中描寫人性的頹喪困頓越看是越有力量。
12/10 暖
導演霍建起之前的作品在台放映過的有《那山那人那狗》,因為對那部片印像滿深的,激起了我想看他這部在東京影展得獎的新作。依然是描寫偏遠村落的故事,主角十年後回到久別的家鄉,遇見了他當年抛棄的初戀情人,回憶於是不斷翻湧而來;電影一方面講得是對青春年少的回憶與留戀,另一方面也些許批判了城鄉差距造成的悲劇。敘事分成兩線,十年後面對已嫁作人婦成為母親的舊情人以及她的丈夫,三人之間複雜的微妙情緒拍得還滿有點味道;只是十年前天真的戀情與等待顯得賣弄唯美,不見深刻。主角悔恨與充滿道德教化的贖罪心情,讓這故事有個感傷的結尾,但對於傳統女性悲劇沒有什麼反思,戀人丈夫的意圖成全也灑狗血過頭了。攝影很美,雖然不免有又是賣弄中國鄉村風情的疑慮。
12/12 阿巴斯的十堂電影課
如果對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創作脈絡有興趣,尤其對是他後來投入數位影像拍攝的緣由有所好奇,那這部片是非看不可的。導演意圖以前作《十段生命的律動》來解釋他電影創作的原則,整部片也一樣遵從《十》片的拍法:將攝影機固定在車子座位上,鏡頭對正導演,車子一邊行進,導演也一邊講解著他的創作過程。正當我覺得阿巴斯已經有點走火入魔的時候,卻也因逐漸理解他的論點而開始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樣的手法,看到後來甚至有點豁然開朗的感覺。簡單來說,導演種種風格的轉變,都是因為執著於呈現電影中角色最接近真實的一面;數位攝影簡化了拍攝的流程和減少了表演的造作,缺少劇本和極簡的鏡頭是為了自然的演出,音樂的使用也因此顯得多餘。或許這種對真實的偏執依然是走火入魔,但也是另一種不同的創作態度。(有趣的是,這似乎和小津安二郎的創作方式大異其趣)
電影最後,導演也言明了他對好萊塢電影的態度,或許有些令人意外,但卻相當值得玩味。
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