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2005)
真的只是一點隨想。
這部片的前段可說充滿戲劇性和娛樂性,以童話故事的角度來營造神秘的巧克力工廠,再以金牌抽獎的橋段挑起觀眾的參與感,每個得獎小朋友和其家長討厭兮兮的的模樣也實在滿逗的,小男主角得到金牌的過程也不斷地反轉觀眾的預期。這一切高潮前成功的前奏,幾乎讓巧克力工廠打開大門之後的段落變成了反高潮。幸好強尼戴普演的威利旺卡實在搶眼,那群奧柏倫柏人的歌舞秀也惡搞至極,真是經典。
故事則十分簡單,情節主幹在描寫各種不同討人厭的小孩如何在巧克力工廠中受到天馬行空式的怪異處罰,最後不太相關地以強調家庭價值為結尾,看來應當是滿適合家長帶小孩去電影院寓教於樂一番的。不過像我這種不死心的觀眾,總想在表面的情節挖出一點給成人看的寓意,何況導演是提姆波頓;不過我的嚐試並不算成功。
幾點感想,其一是在電影中交待奧柏倫柏人的來由那段。威利旺卡來到不知名的蠻荒之地,用可可豆為交換進口了大批的原住民到他的工廠去作勞工。這雖然是皆大歡喜的交易,但總讓我感到有點不道德。
或許更不道德的在於這些小孩所遭受的處罰,說好聽一點是黑色幽默(也真是滿有趣的),說難聽一點,也有人說是虐待兒童。而就我來看,這些段落充滿了各種不同層次的惡意:首先是這些討人厭小孩和其家長們充滿惡意的嘴臉,接著是威利旺卡懲罰他們的惡意,再來是編導們容許甚至讚揚威利旺卡的惡意,最後是被這些惡意所取悅的觀眾們。這讓我想起許久之前看的另一部也是充滿惡意的兒童電影《小魔女》(Matilda 1996 正好改編自同一作者Roald Dahl的小說),不過至少《巧克力冒險工廠》看來還算光鮮亮麗。
最後,或許有一點批判關於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的階級落差,但最後的結尾我也不知該怎麼解讀了。
或許只是我不懂得欣賞黑色幽默,而且我也不怎麼愛吃巧克力。
真的只是一點隨想。
這部片的前段可說充滿戲劇性和娛樂性,以童話故事的角度來營造神秘的巧克力工廠,再以金牌抽獎的橋段挑起觀眾的參與感,每個得獎小朋友和其家長討厭兮兮的的模樣也實在滿逗的,小男主角得到金牌的過程也不斷地反轉觀眾的預期。這一切高潮前成功的前奏,幾乎讓巧克力工廠打開大門之後的段落變成了反高潮。幸好強尼戴普演的威利旺卡實在搶眼,那群奧柏倫柏人的歌舞秀也惡搞至極,真是經典。
故事則十分簡單,情節主幹在描寫各種不同討人厭的小孩如何在巧克力工廠中受到天馬行空式的怪異處罰,最後不太相關地以強調家庭價值為結尾,看來應當是滿適合家長帶小孩去電影院寓教於樂一番的。不過像我這種不死心的觀眾,總想在表面的情節挖出一點給成人看的寓意,何況導演是提姆波頓;不過我的嚐試並不算成功。
幾點感想,其一是在電影中交待奧柏倫柏人的來由那段。威利旺卡來到不知名的蠻荒之地,用可可豆為交換進口了大批的原住民到他的工廠去作勞工。這雖然是皆大歡喜的交易,但總讓我感到有點不道德。
或許更不道德的在於這些小孩所遭受的處罰,說好聽一點是黑色幽默(也真是滿有趣的),說難聽一點,也有人說是虐待兒童。而就我來看,這些段落充滿了各種不同層次的惡意:首先是這些討人厭小孩和其家長們充滿惡意的嘴臉,接著是威利旺卡懲罰他們的惡意,再來是編導們容許甚至讚揚威利旺卡的惡意,最後是被這些惡意所取悅的觀眾們。這讓我想起許久之前看的另一部也是充滿惡意的兒童電影《小魔女》(Matilda 1996 正好改編自同一作者Roald Dahl的小說),不過至少《巧克力冒險工廠》看來還算光鮮亮麗。
最後,或許有一點批判關於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的階級落差,但最後的結尾我也不知該怎麼解讀了。
或許只是我不懂得欣賞黑色幽默,而且我也不怎麼愛吃巧克力。
留言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