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電影部落格的心理治療《王牌飆風》

本篇充滿情緒發洩與劇情洩露

之前趁搬家前的空檔,把《王牌飆風》(Talladega Nights: The Ballad of Ricky Bobby - 2006)給租回來看,沒想到我看到差點要哭了。我上次寫《冰刀雙人組》時其實也沒看過幾部Will Ferrell主演的片子,而且《銀幕大角頭》我也只有在電視上隨便看過去而已,竟然隨隨便便就幫他的作品歸納出公式,說的好像沒什麼了不起似的,真是糟糕。

雖然《王牌飆風》劇情其實和上次我歸納的公式十分類似,甚至我覺得拍得不太順暢,不是一部說故事很成功的電影。還有裏面的笑話,雖然翻譯努力地要翻的通順,但文化和語言轉換上的困難,加上還是有不少的誤譯,讓我看下來有點卡卡的。

可是....可是這故事實在是好嚇人啊!

主角Ricky Bobby從小父親就離家好幾年不見人,只留下一句格言:"不是第一就是最後"。熱愛速度的他努力地向這個目標看齊,終於長大後有機會成為一位賽車手,在賽場上不顧一切地往前衝;可是在他內心他還是一位追尋父親背影的小男孩,他對冠軍的執著暗藏了他被父親拋棄的恐懼陰影。從而帶出了這部片的經典命題:身在美國,你如果不是贏家就將會一無所有。人生就是不斷地和別人競爭,不斷地往上爬,而一切背後的動力則來自於恐懼,恐懼失敗,恐懼被拋棄。

所以當劇情開始大肆嘲笑著Ricky和他好友Cal(John C. Reilly)的愚蠢膚淺,和他建構在名利之上可笑的婚姻與家庭時,我已經開始同情他,為他感到悲哀了。這只是一個還沒長大的小男孩,被遺撼的童年和社會文化影響,不知道該怎麼過他的人生罷了。連中間一大段他發生車禍後,產生一堆心理障礙鬧了一堆笑話,我也都覺得:是啊!真的很可怕,當你被你所恐懼的一切所擊倒時,真的會崩潰的。

後來Ricky的父親再度出現,幫助他克服恐懼重新參加比賽,電影卻拋出了真正的困境:Ricky從車禍陰影中站了起來,但父親卻否定了他從小以來所相信的一切,那句格言根本是酒後亂語,是他一輩子在追求的幻影。父親再度離去,Ricky雖然克服了恐懼,卻也失去了賽車的動力。

所以當Ricky的前助理女友Susan(Amy Adams)向他近乎嘶吼地喊著那一大段當頭棒喝時,實在很讓人激動。乾脆整段抄錄在下面:

It's because it's what you love, Ricky. It is who you were born to be. And here you sit. Thinking. Well, Ricky Bobby is not a thinker. Ricky Bobby is a driver. He is a doer, and that's what you need to do. You don't need to think. You need to drive. You need speed. You need to go out there, and you need to rev your engine. You need to fire it up. You need to grab ahold of that line between speed and chaos, and you need to wrestle it to the ground like a demon cobra. And then, when the fear rises up in your belly, you use it. And you know that fear is powerful, because it has been there for billions of years. And it is good. And you use it. And you ride it; you ride it like a skeleton horse through the gates of hell, and then you win, Ricky. You WIN! And you don't win for anybody else. You win for you, you know why? Because a man takes what he wants. He takes it all. And you're a man, aren't you? Aren't you?

是啊!對Ricky Bobby來說事情就是這麼簡單,因為他熱愛速度,因為他是個男人。他不用為了任何人做什麼,他不需要東想西想的,他要什麼就去拿。放下了無謂的傲慢與裝腔作勢之後,Ricky才真正地知道他要什麼,而競爭又是怎麼一回事。

和Will Ferrel共同編劇以及導演的Adam McKay,真的對拿文化刻板印像來大作文章很有一套;Ricky擁抱美國文化粗魯無文的一面,和來自法國的賽車死對頭Jean Girard(Sacha Baron Cohen)互幹互飆,兩邊截然不同的文化形像都被狠狠地醜化嘲笑了一番,卻又在電影後段被奇妙地翻轉了過來。Ricky(和Cal)只是幼稚又純真的男人,Jean Girard也只渴望一次真正的競賽,一次無悔的失敗。劇情非常策略性地讓兩方文化代表從互相對立到最後惺惺相惜,化解了對異文化的恐懼排斥,找到兩人真正認同地對速度的熱愛與運動家之間競爭的執著。同時也讓原本的粗鄙可笑,鋪上了一層創作者對劇中角色濃濃的情感與關愛。

這是描寫一個人被巨大的文化幻像所折磨,在失敗中認清自我從而解放的故事。也許有人會覺得寫得過火了點,或是太過政治正確或不正確,但能在一連串低級搞笑之中,拍出暗藏在其中陰暗而嚴肅的潛台詞,讓我看到精神錯亂泫然欲泣,除了照例有過度解讀的嫌疑之外,實在也是一部了不得的片子。

留言

  1. 我覺得喜劇做到最高級其實往往比真正的悲劇要來的感動。不過這部片我看到在嘲諷的主要是現在流行於所有資本社會的美式價值觀,以及身為美國人的傲慢。雖然威爾法洛演的是Ricky Bobby,但其實很多舉動和講話的方式讓我想起他以前在週末夜現場模仿出名的布希。但老實說第一次看時我並沒有像你那麼劇烈的反應。能將威爾法洛電影分析如此有層次實在不簡單。我常認為對一部電影的詮釋往往取決於觀影時的情緒。也許這可以跟你最近的低潮作呼應。
    個人是很喜歡裡面一些很突兀的笑點,如他自以為殘障插刀在大腿上,然後Cal還嘗試用另外一把刀將他挖出來。然後還有那些廣告,擺明是要開美國商業運動界與此部商業片本身的玩笑。那隻黑豹也蠻白癡的。
    去年這部電影推出來的時候威爾法洛還直接以Ricky Bobby的身份上ESPN與John C. Reily的Cal一起接受訪問。到Youtube上應該可以挖到一些影片,實在非常有趣。台灣觀眾沒機會在電影院看到真的很可惜。

    回覆刪除
  2. 詮釋的問題
    我是覺得編導的意圖與策略還滿明顯的
    嘲諷資本主義價值觀與美國人的傲慢是一個重要主題
    但劇本也安排了主角和他父親的關係
    加強了主角性格的成因,以及最後轉變的可能
    我覺得滿誠懇滿有說服力的,不是那種沒來由就改邪歸正
    因此在對美國文化嘲弄批判之餘,也帶出了一些正面的肯定
    主角的心路歷程頗有那種"尋回美國精神裏本質上的美好"的意思
    (不過這一點著墨不算很深)
    從這一點出發來解讀,就會發現片中角色的兩面性格
    一面是自大儌慢競爭,一面是純真與熱情
    當Bobby在喃喃自語著不拿第一就沒有人愛時
    Susan就提醒他這根本不重要,因為她看出Bobby更重要的另一面
    最後Bobby和Cal的和好,也是因為去掉了那種競爭、儌慢的心態
    因而讓好的一面顯現出來
    尤其電影是用滿戲謔的方式來呈現,並沒有說得太用力太過火
    我覺得滿好。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部份都可以用這種角度來解讀,有很多笑點就單純只是笑點罷了。
    只是我比較是用劇情片的角度來看,沒法簡單地去欣賞裏面的搞笑。
    如果所有的笑點和橋段都能和主題緊密切合的話
    那就是喜劇非常高級的境界了
    威爾法洛的喜劇我想對台灣觀眾來說還是有一點文化隔闔
    連亞當山德勒都在台灣賣得有點辛苦了
    金凱瑞那種較純綷的靠肢體與表情的驚人搞笑比較容易讓人接受
    威爾法洛的喜感雖然也是滿低級滿白爛的
    但似乎還是建構在對流行文化的嘲弄,拿到全球市場要推就會有點使不上力
    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測,對威爾法洛實在不熟
    台灣連《新婚奧客》《婚禮終結者》這類的喜劇都可以上映了
    威爾法洛要打入台灣市場可能要靠時間,以及更通俗易懂的題材才行

    回覆刪除
  3. 我覺得還滿通俗易懂的阿!
    應該是觀眾對威爾法洛不熟悉吧!
    我在HBO看到本片
    真的超好笑的!

    回覆刪除
  4. Hihi~炎炎夏日,想要免費欣賞免費電影,吹涼涼冷氣嗎?
    現在只要將迪士尼動畫大片【瓦力】預告片貼於自己的部落格
    就有機會和專業影評人一同搶先欣賞今年暑假迪士尼今年度超級動畫大片-【瓦力】!
    詳情請參考下面網址^_________^
    http://www.blogad.com.tw/...0080704_Walle/EDM.aspx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留言身份若沒有Google帳號或其他網路ID,請使用名稱/網址的方式留言,網址可留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