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充滿主觀意見和大量劇情洩露)
三年前《蝙蝠俠:開戰時刻》( Batman Begins - 2005)上映時,我在我寫的感想裏給了它不好的評價,本來是想在觀看《黑暗騎士》之前再看一次前作,看是不是會有不同的想法,但種種因素最後還是沒有重看,只快轉DVD看了幾個段落。再重讀之前寫的簡短觀後感,大致上我對《開戰時刻》的看法沒什麼變化,只除了文章最後一段--暗示了這部片只有商業化的噱頭和包裝的部份,現在看來我有點太武斷了。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並非沒有創作野心,可能是初次執導好萊塢大製作缺少了點經驗,或許是受限於超級英雄類型的限制而不敢伸展太多,或是單純地沒有拍好....《開戰時刻》除了宣示大銀幕上蝙蝠俠的新方向之外,在我心目中並不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但或許,第一集的嘗試是為了能在續集有更大的發揮,這和影史上很多三部曲的作品一樣,第一集總忙著建立角色,解釋劇情的設定,到續集才能真正地發揮故事的潛力。
從這個角度來看,《黑暗騎士》( The Dark Knight - 2008)可以說是《開戰時刻》進化版本,也更彰顯了導演的創作企圖。在續集中的高譚市從前集那仍然保有復古、昏黃、破敗、瘋狂奇幻氣息的超現實漫畫城市,變成了更加寫實,充滿了現代化大都會景觀,更貼近真實世界,成為和美國任何一個大城市沒什麼兩樣的現代都市。在前集的世界裏只有封閉腐敗的城市和遙遠神秘的東方,而續集裏東方城市已經不再神秘,換成了可以說是高譚市鏡像的香港。而蝙蝠俠竟然可以遠征香港,似乎也像是把這漫畫中的角色解放到真實世界。
而導演更把超級英雄的類型幾乎是徹底地改造成一個充滿黑色氣息的警匪故事,我個人覺得可能是從經典的漫畫原著裏得到的靈感。《黑暗騎士》裏故事的主軸,在於蝙蝠俠、戈登所代表的警察勢力和哈維丹特所代表的法治力量的聯合力量,意圖將高譚市的黑道趕盡殺絕,但卻出現了神秘的小丑統領了黑道的力量與之相抗衡。布魯斯韋恩滿懷期待地想著也許有一天他可以退下蝙蝠俠的身份,哈維丹特想著他可以消滅黑道,但將壞人逼得更緊卻也換來更大的反撲;這樣的情節我聯想到的竟然是《無間道2》,其中黑白兩道徒勞無功地互相廝殺,傷亡慘重,卻依然換來永無止盡的爭鬥。他們必需自問,為了消滅敵人需要付出多少的代價,而自己是否會跨過那條不該跨過的界限?
因此本片加強了寫實感,充滿了警匪片常有的搶劫、綁架、暗殺、追捕的戲碼,蝙蝠俠成了有如身著高科技裝備的特種士兵,小丑則是宛如驚悚片中走出來的變態兇手,動作場面如前集一般捨去了超級英雄電影常有的華麗誇張,變成加強版的槍戰、爆炸、武打及飛車追逐。要不是IMAX超大超精細的畫面,我不知道我是否能被本片在動作場面上相對平凡的場面調度所感動?(我一直覺得超級英雄的魅力在於,他們將人類對於肉體能力的想像力無限延伸。但....我想這也只是某種超級英雄的形態之一而不是全部)
而更進一步地,本片也觸及了十分現代的政治議題。雖然表面上是警匪之間的戰爭,但小丑的出現把犯罪的層級拉到了恐怖活動的程度,甚至透過大規模的恐怖攻擊和媒體威嚇在整個城市製造出恐慌與混亂。這應當是國家層級該應付的危機,但在中央政府缺席的蝙蝠俠世界裏,只有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能夠擁有比警察更大的力量,透過高科技的武裝行行動,和掌握社會資源與技術創造出監控全民的力量,才得以擊敗神出鬼沒的小丑。這觸及到了關於國家安全與人權之間的輕重問題,以及當權者是否可能以國家安全為名超出道德的界線。而小丑企圖用恐懼製造恐慌混亂,也反應了美國社會所遭逢的恐怖活動危機,以及人民身在其中的掙扎與道德態度。只是若把這觀點繼續無限推展下去,小丑的動機--透過阿福口中所道出的--不是為錢也不是為了仇恨,只是單純地想要看著這世界毀滅,這是不是對恐怖份子一個很嚇人的觀點呢?
只是這場早已超過了一般警匪片規模的戰爭,白道有了神出鬼沒飛天遁地的蝙蝠俠,黑道同樣也有聰明絕頂無所不能的小丑,看這兩人鬥法,老實說劇情也已經跨過了邏輯的界線,雖然高潮迭起峰迴路轉,但有點為逆轉而逆轉,失去了那股真實人性相互廝殺的宿命感。尤其是小丑這個角色,相較於其他角色的悲劇與掙扎,他從頭至尾近乎是毫無動機的,某種程度上他像是惡魔/上帝/導演之手,讓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面對此等毫無人性又無所不能的對手,凡人能有多少勝算?他操弄著他人心理的憤怒與罪惡感,最駭人的段落或許是他設計讓蝙蝠俠必需在兩條人命之中作選擇,一邊是哈維丹特--高譚市司法界的正義希望,一邊是他心愛的女人。蝙蝠俠做出了選擇,最後卻發現他得到相反的結果,原來他終究被小丑耍了。類似的選擇也發生在影片後段,兩船載滿人與炸彈的渡輪,各自擁有引爆另一艘船的引信,船上的人是否該為了自保而炸掉另一艘船呢?但,炸掉真的的會是另一艘船嗎?這兩道難題,後者或許可以說有符合高道德標準的正確答案,但前者,無論蝙蝠俠如何選擇,似乎也不能說是錯的。到底小丑所帶出的道德試煉意義又何在?或許,一切只是恐懼與嘲弄,沒有別的?
在政治隱喻,或是人性道德議題的大題目之外,我覺得整部片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小丑動機最後的明朗以及他對哈維和蝙蝠俠的"告白",原來,小丑不為錢不為權不為利,他只是鄙視一切的規範結構,無論是為了利益殺人放火販毒的黑道,或是為了正義良心而努力奮戰的白道,甚至是整個社會的秩序,在他眼中都只有虛無。他唯一所想要的,不外是讓人們混入失序的混亂之中,體認到人們企圖尋求的秩序不過是個假像。小丑面對蝙蝠俠,與其說是仇視,不如說是執迷。某種程度上他們都是無視原本社會秩序,而用自己的力量創造出自我秩序的人,不同點在於蝙蝠俠仍然謹守著他心中的道德良知,而小丑徹底陷入了黑暗的虛無。因此擊潰蝙蝠俠心中那堅守的最後一道防線,讓他變成一個真正的怪物,成為小丑唯一的渴望與動機(卻也意外地讓他找到更容易下手的獵物)。兩人最後的對決,牽涉到那兩艘渡輪上人們的決定,這就像是變形的賽局理論,看誰先按下毀滅對方的按鈕?小丑相信人性的自私自利才是真理,但蝙蝠俠卻堅信人性的良善,最後的結果似乎也回應著《開戰時刻》所提出無疾而終的大哉問,到底高譚市/美國/人類是否值得挽救?在此,導演非常明確地道出了他的答案,雖然是有點一廂情願而缺乏說服力。
反而劫後餘生的哈維丹特,在失去了半邊臉和心愛的女人之後,徹底墮入瘋狂的復仇怒火之中,在小丑的鼓動之下,他化身為雙面人開始進行個人的殺戮。小丑說一切是虛無,但哈維丹特認為唯一的意義就存在於他手上的那枚硬幣之中,殺與不殺端看落下的是正面還是反面。只是明顯地這信念只是自欺欺人,因為銅板落在哪一面他可以自由操控,甚至可以自行詮釋其意義。而他殺與不殺的選擇也有點讓人摸不著頭緒,他相信硬幣而不殺造成一切悲劇的小丑,卻執意地想對企圖幫助他的戈登復仇(只因他對手下錯誤的信任而造成悲劇)?哈維丹特的墮落宣示了小丑的勝利,但我不知道這勝利有何代表性?這畢竟只是個人的選擇,還有布魯斯韋恩和戈登仍然堅持著,而小丑那場人性實驗不也不如他的預期?亞倫艾克哈特(Aaron Eckhart)演出的哈維丹特/雙面人缺少了點角色的複雜性,讓他的轉變只是單純的小丑犯罪下的受害者。
老實說,最後的結尾我有點無法理解,蝙蝠俠承受哈維丹特的罪行遁入黑暗之中,這是為何?布魯斯韋恩想憑一己之力來對抗高譚市的黑暗,卻無法承受市民對蝙蝠俠的不滿與責難?也許是因為他仍然相信社會秩序,如同他相信哈維丹特能以白色騎士之姿挽救高譚市一般,蝙蝠俠的所作所為只是超出法治的不得已手段,並不能無限上綱,所以蝙蝠俠不能成為人們信仰的英雄,必需躲入黑暗之中?但這只是我的猜測,關於蝙蝠俠存在意義的辯証似乎在整部電影沒多少著墨,更何況蝙蝠俠為了對付小丑早就不知跨過多少次界線了。布魯斯韋恩對於自身可能的墮落並沒有太過費心,而是把監督的責任交給他最信任的左右手,因此他所面對的道德掙扎並沒有太多力道,最後這樣的收尾對我來說也像是天外飛來的一筆。此外高譚市民的失序混亂在電影後段有著關鍵的影響,但電影在處理這場戰爭中民眾的反應有點缺乏脈絡,我一直沒法跟上;電影中段布魯斯韋恩一度說要開記者會公開蝙蝠俠的身份,雖然最後是虛晃一招,但這段戲並沒有很好的動機來製造出懸疑感,到底蝙蝠俠在人民心目是英雄還是惡魔?這和結尾的決定又有何關係?
總結來看,《黑暗騎士》較前作更激進地抹去了超級英雄電影慣有的樣貌,轉變成帶有寫實風格的黑色警匪電影,同時塞入了大量人性與政治的喻意,甚至透過小丑帶出了點哲學辯論。劇情也承襲了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前作常見的元素:關於人性瘋狂的執迷,和兩雄對峙的道德辯證與戲劇張力。但單純就一個故事來看,導演有其野心,卻不免在劇情外在/內在邏緝上有所缺撼,超級英雄設定的原罪讓劇情的規模超出了警匪片所能掌控的範圍,而太多的意義讓整部電影失去了焦點,匪疑所思的情節讓劇情脈絡顯得混亂。但本片最成功的地方,或許是在於拍出了三位角色各自的悲劇形像,看蝙蝠俠為了守護高譚市必需付出怎樣的代價,看哈維丹特如何被折磿地不成人形而放棄了自我的信仰,看小丑--希斯萊傑(Heath Ledger)很了不得也是本片唯一精彩的演出--這幾乎完全沒有背景與動機的角色,如何用他駭人的表情訴說著這世界的黑暗與虛無,雖然此等黑暗虛無對我來說有點失去了現實上的意義。
**
這篇寫到後來越寫越長,變成抒發個人對劇情的解讀與疑惑,但最重要的,關於到底一部片何以成立為一部人人稱頌的經典或是讓人不滿足的普通作品?其實是難以解釋也有點超出了我能寫的範圍。有時就像欣賞一首音樂,喜愛與否是非常唯心的,導演如何設定蝙蝠俠的命題與姿態,如何安排各個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故事線彼此交纏,如何從一場戲緊密地帶入下一場戲,如何在影像和場面上激盪出意在言外的意義,這部片留給我稍嫌過多的不順暢與疑問。不過,雖然我對本片有諸多不滿,《黑暗騎士》確實還是比《開戰時刻》來得有趣多了,也是因為有較多的野心才會有較多的力有未逮,有較多的期待也才有較多的失望,即使我並不期望克里斯多夫諾蘭下一部的蝙蝠俠能夠說服我,但我還是好奇地期待著此系列的下一集會是怎麼樣的面貌。
下面這篇寫得很好
回覆刪除應該說是滿符合我對這部片的思考,當然觀察得更深的多了
http://blog.chinatimes.com/wolfhsu/archive/2008/07/31/304216.htm
但我還是覺得《黑暗騎士》沒把布魯斯韋恩/蝙蝠俠這條線拍好
或是說我在觀看的時候找不到線索來思考電影中權力/獨裁的刻劃
而這看來應該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才是
我覺得TDK(黑暗騎士)本片要傳達一個信念,
回覆刪除英雄並非不可取代,
但當所謂的正義無法伸張時,BatMan仍須活躍於黑暗之中~用他的方式去懲惡
並等待下一個英雄(檢察官/光明騎士/執法者)的到來
這讓我想到美國的西部片【日正當中】(美國總統最愛看的電影)
我覺得TDK(黑暗騎士)本片要傳達一個信念,
回覆刪除英雄並非不可取代,
但當所謂的正義無法伸張時,BatMan仍須活躍於黑暗之中~用他的方式去懲惡(A Real Action Hero!!!)
並等待下一個英雄(檢察官/光明騎士/執法者)的到來
這讓我想到美國的西部片【日正當中】(美國總統最愛看的電影)
to 地瓜:
回覆刪除我不覺得"英雄並非不可取代"是本片的主題
或是"BatMan仍須活躍於黑暗之中"
這些都是劇情的前提和結果
整部片在談的我覺得是"為何"蝙蝠俠要躲入黑暗中
雖然感覺談得有點不清不楚
《日正當中》很久以前看過,不過沒什麼記憶
可以再說說嘛?
無間道2-----非常認同!鏡頭的廣闊,配樂的磅礡,讓黑暗騎士
回覆刪除充滿著無間道那種營造出來的宗教救贖般的電影語言.整部片流暢的像是一部
看不膩的mv.
但如果說哪一個時刻真正打動我,我覺得是最後雙面人,蝙蝠俠,高登的對談.
雙面人說:為什麼是我發生這種事
蝙蝠俠:因為你是我們之中最完美的一個
我覺得這時候的蝙蝠俠更顯的冷酷,甚至虛偽.
雙面人則成為完整的人性,從開始的意氣風發,對所謂正義,公平,制裁力量以致於蝙蝠俠有很大的追尋,到最後擁有的灰滅.最後在蝙蝠俠面前說:為什麼是我發生這種事.哈維單特所說的已經無關他以前口中的正義,公平,當他自身的美好條件失去的時候,他也對所謂的道德失去堅持的力量了.這很真實,蝙蝠俠跟高登的無語和虛偽,也很真實.
我想蝙蝠峽之所以要承受哈維丹特的罪行遁入黑暗之中,是因為他要讓小丑的計畫無法實現(證明最不可能墮落的人也會墮落),所以才將高譚市的市民埋在鼓裡,獨自承受這個罪刑。
回覆刪除「布魯斯韋恩想憑一己之力來對抗高譚市的黑暗,卻無法承受市民對蝙蝠俠的不滿與責難?也許是因為他仍然相信社會秩序,如同他相信哈維丹特能以白色騎士之姿挽救高譚市一般,蝙蝠俠的所作所為只是超出法治的不得已手段,並不能無限上綱,所以蝙蝠俠不能成為人們信仰的英雄,必需躲入黑暗之中?」
我想如果蝙蝠俠無法承受市民對他的不滿與責難,他就不會選擇承擔哈維丹特的罪行了。他還是可以成為人們信仰的英雄,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這正是蝙蝠俠跟其他英雄不同的地方。
至於蝙蝠俠在人民心中是英雄還是惡魔,人民並不害怕蝙蝠俠,而是懼怕犯罪者的惡行,就算認為蝙蝠俠是惡魔也只是短暫的被心中的懼怕所佔據。
過了幾個月再回到這篇文章,或是談到這一陣子以來看的一些備受矚目、討論的電影,我覺得要用文字來細確表達對一部電影的感想實在是很困難的事。
回覆刪除就《黑暗騎士》而言,就和其他電影一樣,我在乎的有時候不一定是這部片談了什麼,而是在於故事是怎麼說的。看劇本如何編排一連串的情節、邏輯,並透過導演的手法產生力量與意義。一部好電影它的故事不一定是要邏輯完整、天衣無縫,也不一定要有怎樣深刻的主題,重要在於架構、力道、節奏是否順暢恰到好處,是否連結出美感與意義。這其實看每部電影不同風格、角度而有不同評判的標準。
我那一段話是在自我問答,想解釋我對劇情的理解:前段布魯斯韋恩似乎對遭受市民的責難感到不滿,但到結尾卻選擇了承受污名成為黑暗英雄,這前後對照強調了主角的轉變。但這轉變的邏輯何在?在於他相信白色騎士的價值,所以要掩蓋哈維丹特的墮落,也在於他認清自己的角色只能躲在黑暗中。我想這解釋大概和大多數人的理解差不多。
但問題是我得要在寫感想時這般自問自答才能理出這些意義,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太笨了跟不上劇情,所以看的當下有點追不上。而我認為另一個可能原因是,這故事說得卡卡的,沒有適當地交待出角色的心境變化,沒有緊緊地抓著我的情緒,因此我必需等到角色做出反應之後,才來幫這些反應找理由。
看電影看到這樣,就不好看了。
當然這只是我很個人的感覺,似乎其他觀眾並沒有這樣的問題,大家都可以自行在這部電影裏找到共鳴與感動。
為什麼呢?我也不知道,就像最近剛看完金馬影展放映的《家傳秘方》,我也搞不懂為什麼我沒有感受到這電影裏的感動與詩意。而這些東西都是難以言說的。
所以到底為什麼蝙蝠俠要這樣做那樣做....似乎不太重要了。
因為導演並沒有真的激起我對蝙蝠俠的關心,也許是劇本,也許是演員。
如果我能解釋清楚就好了。
這就是一直以來寫部落格所遭遇的困境。
看完《黑暗騎士》了,果然是不如預期,
回覆刪除情節編得非常混亂,節奏快得讓觀眾無法思考,
看完後越想越覺得劇情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
還有,瑞秋怎麼變得又老又醜!
我還是比較喜歡提姆波頓的歌德派蝙蝠俠啦。
黑暗騎士在金球獎提名不如預期,可能要看奧斯卡評審們的口味了。
回覆刪除我個人是覺得這部片被嚴重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