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展

2011金馬影展觀後記(3)

《家族遊戲》(家族ゲーム – 1983)

近日過世的日本導演森田芳光八零年代的名作,聽聞許久,多年前電視播出時看過片段,這次金馬終於完整看過,非常有趣的一部片。

劇情講述一高中聯考考生的家庭所發生的事,看似平凡無奇的家庭,電影卻用怪趣略帶黑色幽默的方式來呈現其中被升學和功利主義所扭曲的人心。不管是擺出父權威嚴無法和家人正常溝通的父親,夾在丈夫和孩子中間失去自我的母親,或是兩位對功課和學校失去了興趣卻不得不屈服於世俗規範的兒子。

最有趣的是松田優作演出受金錢利誘進入這家庭的家教大學生,這角色竟直接用某種形式的肢體與精神暴力來管教這家中不愛唸書的小兒子,因為這一切似乎都被家長所默許;他可說是這家庭父母的代理人,他不但代理父親管教孩子,還代理母親到學校去見老師,顯見片中日本父母都已失去了功能。而在為了升學要求學生失去自我的社會中,他似乎一方面自覺地運用暴力來管教學生,同時另一方面他也傳授其和同學打架致勝的方法。此等直接與瘋狂的性格也像是種另類的清醒。

這群角色間的互動都充滿著詭異的張力,但同時又完全反應日本社會規範的樣貌。雖然場景大致上是寫實的,但一些特別設計過的鏡頭佈景讓許多場戲有著舞台劇般的風格質感,尤其一家人擠在餐桌同一邊面對鏡頭吃飯的不自然狀態就像是某種標本式的展示,甚至有一場戲還有點後設地自嘲了這種怪異的坐法。最後餐桌上的大混亂真是令人拍案叫絕,甚至要不是這是部喜劇片,最後的大亂鬥說不定也可以變得很恐怖暴力。完全是家庭秩序的大崩壞。

觀後才知道劇中演父親的是電影導演伊丹十三。

《泥河》(泥の河 – 1981)

小栗康平導演處女作,改編自宮本輝的同名短篇小說,看片時才想起曾經看過原著小說,可惜書已經不在手上,不過就印象來說,電影算是非常忠實地呈現小說中的氛圍。

從片頭小主人公目睹馬車夫的意外身亡,即點出了命運飄泊不由自己的淒涼之感,尤其故事背景放在戰後的日本,更充滿了當時人們對世道滄桑的感概。故事主線是小主角認識了住在河旁船屋上的一對姐弟與交為好友,看似充滿童真的情節,其實不斷暗示著三人背後那悲苦的身世與命運。這種純真與現實的對照,加上懷舊的黑白攝影,營造出非常感人的情緒。

在小說文本的加持之外,電影可說充滿了大量文學性的隱喻,比如兒童的新生和上一軰的死亡,純真的友誼背後的關於童真與性和暴力的陰影,又或是那條泥河其實也像徴了整個時代的飄泊無依,人們在光明與黑暗過去與未來之間拉扯努力活著,這電影就像是把作者童年對時代的回憶感觸凝結成影像一般,極為動人。

《麻雀放浪記》(麻雀放浪記 - 1984)

《麻雀放浪記》其實和上一部看的《泥河》有互相呼應之處,都是發生在日本戰後百廢待舉的時代,但這部片的眾角色們則是沈迷在麻將牌桌上,靠賭博來度過他們的人生。

片頭一開始就是轟炸過的東京街頭,主角賭博的場所有路邊的小木屋、一般的麻將館和美軍俱樂部,背景做足了時代的氣氛。角色們也來自各階層,他們賭到沒日沒夜,把房子女友賣了都再所不惜,甚至最後賭到沒命也有。雖然是八零年代的電影,也和《泥河》一般用黑白攝影來營造復古懷舊的感覺,在看時覺得有必要嗎?但現在想想也是別有味道,同樣是用影像來包裹著舊日時代的另類情懷。

然後這群角色的交錯和各自滄涼的命運也和《泥河》的氣氛有些類似,只是這片是比較通俗娛樂的,講人情世故只是背景,牌桌上的勝負之戰才是電影的重心。和許多賭片一樣,都是把人生賭在這一場場方城之戰,而裏面各種驚人的牌技,卻也可以是另一種人生的修練。故事最後也沒有洗心革面之類的導德教化,就像所有人都無法克服擺脫的命運,他們只是一局賭過一局,至死方休,這樣的結局反而是很有意思的。

年輕時的真田廣之真是帥,但第二男主角鹿賀丈史也是光采奪目,電影演到後半段索性讓他主演了一大段,真是有趣。另外還有年輕時的大竹忍。這部片是導演和田誠的處女作,改編自作家阿佐田哲也的原著系列小說,其背景可參考這篇文章:[金馬]《麻雀放浪記》方城之戰定生死,非常有意思。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