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龐德的抉擇:《007:惡魔四伏》


《007:惡魔四伏》Spectre (2015)

(本文有劇情)

在這第四部丹尼爾克雷格主演的007系列作品中,所有前面三集發生的故事線都收束在一起,來到了看似完結篇的尾聲,龐德擊敗了在幕後掌控一切的大魔王,但對他來說真正的問題卻在於:這一切是否有意義?

回顧這四部片走來的歷程,《皇家夜總會》和《量子危機》企圖重新開機打造新世紀的龐德,他精壯、魯莽、致命卻在感情上更加脆弱,他逐漸鍛練出007的衣著、品味、冷靜與滄桑。《空降危機》甚至更具野心地搖晃了龐德的世界,茱蒂丹契演出延續兩代龐德的M,因著過去的陰影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龐德也回到了他出生地燒毀了過去的一切。導演山姆曼德斯自言受到克里斯多夫諾蘭《黑暗騎士》的影響,他有意地將類型、寫實與嚴肅主題結合,小心地拆解並重新建構了龐德的世界,但這新的世界卻是有意地向007的經典元素致敬。

當新世紀的詹姆士龐德形像在三部曲後終於完成,丹尼爾克雷格也成為影史最成功的龐德之一,第四部還能拍什麼呢?山姆曼德斯因為前作的成功而再度回鍋執導,《惡魔四伏》顯然意圖花更多心力向過去的經典元素致意,而且真正地讓007回歸更傳統的套路上:名車、美女、征服世界的壞蛋、簡單的情節和誇張刺激的動作場面,就差沒有高科技的諜報武器。這些當然都出現在前面三集之中,但之前龐德的角色成長和電影風格的控制取得了上風,反觀新的一集中請出了經典反派組織魔鬼黨,和現代版的大鋼牙,故事企圖為反派的動機加上了和龐德家族糾纏不清的心理恩怨,但似乎本集龐德女郎和她父親之間的心結比龐德自己的問題更加重要。

放下了複雜的劇情設計,導演將大部份的心力放在場面調度上,電影一開場就是墨西哥亡靈節嘉年華的數分鐘長鏡頭跟拍,空間、鏡頭、音樂與演員和特效的搭配,氣氛與懸念十足的炫技令人難忘。電影大部份的動作場面都維持了現代好萊塢電影工業的高水準,龐德的身影依然瀟灑自如,但情節並不刻意修飾邏輯上的愚蠢,於是我們又再度見到大家所熟悉的,總是話說太多事情做太多餘而讓龐德一再逃走的反派魔王,克里斯多夫華玆仍然是好萊塢最酷的演員之一,雖然這集他的角色真的說了太多廢話而逐漸讓情節顯得可笑。

但回過頭來看,這其實也不是大問題,畢竟這不就是觀眾所熟悉的007嗎?丹尼爾克雷格和山姆曼德斯大概也對此了然於胸,角色、類型、形式和符號永遠是最重要的,當龐德和女主角被抓到魔鬼黨的基地後,迎接他們的不是手銬與拷問,而是高級套房和盛裝禮服;隨後三個角色在深黑的空間圍繞著反派首領的隕石收藏,我已經忘了克里斯多夫華玆他說了什麼,我只記得他的姿態、表情和語調是如此的有魄力,暗示著他是多麼地偉大多麼地有權勢,仿佛不知道龐德將會靠一只手錶和一把槍炸掉他所擁有的一切。

於是先前火車上和大鋼牙那一場打鬥戲的意圖就非常明白了,龐德終於面對一位比他身形更龐大更強硬更充滿雄性激素的殺手時,那狹小空間的肉博戰使他完全居於下風,但女主角的介入合力擊倒了敵人,而這一切則成為兩人接下來性愛的前戲,別忘了大鋼牙出現之前兩人正盛裝熱烈地調情,女主角在此問出了本集對龐德最重要的問題:你從沒想過和一個女人安定下來嗎?這其實不是問題的問題,卻在丹尼爾克雷格算是有說服力的表情之下,成為一個頗有後設意味的質問。

因此在結尾最後高潮,比起面對最後的敵人,比起他和魔王之間那應該算是手足相殘的悲劇,女主角的道別與召喚還更顯得有份量,彷佛MI6的諜報生涯,惡魔黨征服世界的陰謀都顯得如此可笑而失去了任何份量,當詹姆士龐德這個角色終於熟成,他不再會是具真實感的人物,而是成為007世界最重要符號。當龐德漫遊在已成廢墟的舊MI6總部,那所有毫不實際的照片、謎題、倒數以及像蜘蛛網一樣的引線構成的視覺迷宮已完全不具邏輯上的意義,直接成為了這四部電影的象徵。

我們知道龐德這個角色是永遠不會退休的,但眼前的這位龐德卻有可能,既然十年前系列算是重新開始,角色故事當然也會有結束的時候,在這可能是最後的時刻,電影有意識地給了龐德一個選擇,是要象徵性地走回大家再熟悉不過已然開展的007世界,還是就此告別一切承認萬物終有盡頭?這或許是一個完美的男人在征服所有的一切之後,所要面對的最後問題。就這點意義來說,這是丹尼爾克雷格身為007的最後身影也是很適切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