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腦筋急轉彎2》Inside Out 2

《腦筋急轉彎2》/ Inside Out 2 (2024)
導演:Kelsey Mann

當年在看第一集的時候,心裏一直有個地方過不去,可能也是不少人的疑問,就是人心真的能只用幾種情緒的擬人化來表現嗎?人物腦中的意念被解構至此,所謂自由意志和主體性又是什麼?「女主角」萊利基本上就像是被腦中機關操縱的人偶,簡易心理學的展演舞台,你很難認同這樣的角色。就算把維度移到她腦中的世界,將每個具像化的情緒角色視為真正的主角,也不容易去界定「它們」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這個可能是想太多而不像問題的問題,在過了多年後的第二集中仍然存在,故事伴隨萊莉的成長,多了幾位不同的情緒角色,電影甚至介紹了新的規則和運作機制,透過有意篩選留下與淘汰的記憶,好規劃大腦人格的發展方向,具像成一朵開在腦內控制室的「花朵」。

隨著「焦慮」的出現與主導,故事聚焦在萊莉腦內不同敘事的建構與對抗,短短數天之中,她經歷了情緒的起伏,配合著腦內角色的冒險旅程,在最後的瞬間打通了心結,順理成章地渡過情緒風暴。然而前一集我過不去的感受,這次卻發覺不復存在,我似乎也跟著萊莉一起「打通」了。

細想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於前集仍在處理電影原生設定的規則與狀態,續集則是在此之上引入了無以名狀的變動:熟悉的控制台突然重新改裝,新的情緒從不明地方現身,甚至大腦深處還有幽暗黑洞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連「懷舊」情緒都可以穿越時間提前出現。在控制台和各個島嶼的連接,與儲存記憶的整排倉庫之外,不只還有潛意識,更有不明力量在控制著大腦世界的運作與更新。


這些腦內的情緒從來不是真正掌控的主體,他們更像是大腦內神秘結構的投射,突顯出顯而易見的事實:這本來就不是有著明確邏輯規則的世界,而是在隱喻層次運作的戲劇幻想。「樂樂」可以變得憤怒,「憂憂」不時面露微笑,「怒怒」在某時刻顯出溫柔,新角色「阿羞」在關鍵時刻也會挺身而出,這些情緒不只是按其所設定的情緒運作,在意外時刻也不時轉化出不同的情緒與行動。

對我而言這好像在說,這個故事和這系列電影,情緒和行動之間的關係並不真的如你所見,反而洩露出真實與想像間的分裂。你無法真的理解情緒和邏輯如何地運作,就好像本集故事的寓意,你無法透過選擇性的記憶與遺忘去塑造你的人格,你只能接受一切的自我,與隱藏其後無法理解、無法控制、無以名狀的幽暗裂縫。這一切無比自然,也帶點恐怖,終究人的主體性和自由意志並不能說真的存在。

整部片精巧的高概念劇本,勉力將普世化的成長人際焦慮與心理轉變,對應到情緒在大腦迷宮的歷險與學到的教訓。要說是在提倡「做自己」的心靈雞湯,我個人反而更感受到的是一種敘事的矛盾張力,劇本試圖將混亂不可言喻的腦內風景,整理成易於消化理解的娛樂敘事,像是在對抗無可避免的虛無與徒勞,描繪著存在本質的哀傷。

於是片中透過時間所累積而成的災難,因一場「山崩」就快速消解,這簡便到可疑的時間性,像是充滿作者意志的「機器降神」,安撫著每位觀者的人生歷程中,所經驗的一個個無法解答的疑問,與內心或大或小、緩慢癒合的傷口。

(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