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後記

奧斯卡2025 --《秘密會議》Conclave

奧斯卡2025短評 (2/3)

《秘密會議》Conclave (2024)
導演:Edward Berger

和《艾諾拉》同為奧斯卡入圍片的《秘密會議》,在台灣倒是有著看來相反的境遇。這部以梵蒂岡閉門會議為題材,描寫各方神父競逐新任教宗大位的戲劇電影,看似題材嚴肅冷門,在奧斯卡上錯失最大獎,片商相對小規模地上映卻意外地口碑爆開,並收穫各方好評,票房頗有倒吃甘蔗的態勢。目前只看到少數影評發出負面評論,但目前也沒激起任何算是論戰的討論。

本片改編自2016年出版的小說,帶領觀眾不失獵奇地進入虛構的梵諦岡教宗選舉閉門會議,並透過台詞直接道出教宗選舉就是一場當代政治意識型態的戰爭。編導以嚴密的影音調度和敘事設計,將保守和進步、世俗與理想以及國際局勢和性別框架,都包裹在熟練的類型劇作之中。宗教選舉成為一個密室政治驚悚推理劇,故事從一具屍體開始,各方的秘密與黑函流竄在看似莊嚴神聖的宗教儀式空間之中,故事主角是主持會議的樞機主教,他擔任偵探的角色試圖解開選舉背後可能的陰謀,同時也解開他對自我信仰的懷疑。

從電影一開場鏡頭就緊跟著主角的身後,穿入世俗的場域進到隱密的死亡現場,電影就已經宣示這是一個從內部觀點展開的故事。而這個內部觀點被戲劇化之後,幾乎更像是反映了觀者與創作者的慾望,宗教內的密室風暴被類型結構化成一個易於消化、理解、動情的商品,主角不但走上了屬於他自己的英雄旅程,最後結果的轉折更像是一場進步派的政治春夢,不但一段義正詞嚴的講演主導了最後選票的流向,密室掀開的驚人謎底更接近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類型反轉套路。

這部電影會受到歡迎,事後諸葛來看,或許是它將宗教和政治的混沌封閉的世界,用一種娛樂類型的架構重新詮釋,在此架構中觀眾可以清楚地分辨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政治信仰的艱難被梳理出一個可以攻克與破解的謎案,所有的世故都有天真的理想可以引導。所有的男女黑白種族都被放在清晰的政治位置,並透過曲折的敘事謎題去把世界難明的命運包裝成上帝的旨意和隱喻的舞台。這樣的概念在劇本中並不只停留在主角個人內心的掙扎衝突,而是擴展成一則密室謎案,作為解開這世界謎團的借代。要說是精良出色的製作品質和主要角色的出眾演技讓本片獲得評論的青睞,我覺得更核心的魅力來自於以故事詮釋/簡化現實的渴望。

並不是我認為主角所相信的世俗化與進步思想有什麼問題,只是對照現下的政治上左派的挫折,這樣的姿態與故事多少有種時空錯位之感,畢竟小說成書到電影製作,創作者無法預見即將到來的現實,會讓故事中的「勝利」顯得更為荒謬。(所以我們就不用再談奉俊昊的新片《米奇17號》吧?)

(完)

留言